期刊刊名:文學前瞻 卷期:25期
篇名出版日期:2025年3月1日
作者:彭正翔
語言:Chinese
關鍵字:階級,族群,性別,交織性,陳銘磻
被點閱次數:0次
閱讀時間:0sec
摘要: 陳銘磻(1951-)在台灣報導文學的創作與推廣上都扮演重要的角色,應該有更多研究面向的關注。陳銘磻早在1978年創作〈賣血人〉,同年又以〈最後一把番刀〉榮獲《中國時報》第一屆報導文學獎的殊榮。在1980年,陳銘磻編纂了《現實的探索》,編選當時討論報導文學的相關文論,2000年編有《台灣報文學十家》是國內少數報導文學選集。本篇論文以《陳銘磻報導文學集》為探討文本,全書收入〈賣血人〉、〈最後的妝扮〉、〈最後一把番刀〉、〈鷹架上的夕陽〉、〈台灣吹男風〉,從這五篇創作不難發現陳銘磻對於弱勢的關懷。從早年台灣賣血人受到牛頭居中抽取傭金的批判、洗屍工的工作處境揭露、山地原住民與都市原住文生活的困境描述、建築工人的飄零生活、台灣男同性戀的故事書寫,本論文筆者從敘事學和交織性(intersectionality)的角度切入,透過陳銘磻以第一人稱的敘事觀點,透過對話體的敘事,文本中的他者形象躍然紙上,也娓娓訴說社會弱勢族群的辛酸與生活困境,反映出大時代社會中邊緣角落的關懷與對主流社會的省思。
[ 關閉視窗 ]