期刊刊名:亞太研究通訊 卷期:11期
篇名出版日期:2013年7月1日
作者:高少凡,李文堂
語言:Chinese
關鍵字:南海,黃岩島,避險效用,多邊機制,多邊主義, South China Sea, Scarborough Shoal, Multilateralism, Multilateral Institution, Hedging Utility
被點閱次數:75次
閱讀時間:3203sec
摘要: 隨著中國力量的不斷崛起,有關中國與東亞國際政治關係的討論紛紛出現,但始終莫衷一是。事實上,中國雖然對周邊國家一再釋出善意,但偶而發生各種類型的衝突也是事實。其中,南海由於涉及多國主權,更是成為中國與鄰國最易發生紛爭的領域。2012年4月中國與菲律賓在黃岩島的對峙事件,雖然最終仍在雙方克制下,未演變為直接的衝突,但中國以少見的堅定立場來捍衛南海的主權,似乎意味中國在南海政策的態度上開始出現轉變。本文試圖以國際關係中多邊主義(multilateralism)的概念,並從黃岩島爭執事件的發展過程中,檢視中國南海政策的轉變,包括外交立場更為強硬、在處理上更為有所作為、軍事解決紛爭成為公開選項,以及直接運用經濟力量等。這些動作,有直接施加在爭端國上,也有一部份是針對東協本身。由於東協被視為是具有避險效用的多邊機制(multilateral institution),南海這種涉及國家權力與利益的主權問題,就成為各方勢力角力的最佳舞台。此外,黃岩島爭議的處理方式與態度,都是中國積極參與區域多邊機制後少有的強硬,甚至可能成為未來處理南海問題的新模式。但無論其實際政策發展為何,在可預見的未來仍不致在南海爭執中直接訴諸武力解決,畢竟南海所牽涉到越南、菲律賓等東協國家,其在地緣經濟環境上,中國握有相對的優勢,並展現在緊密的經貿依存關係上。因此對於中國而言,在發動軍事作為之前,尚有許多可以迫使對方讓步的手段。本文認為,其「有所作為」的行為方式,至少在短期內仍不會以軍事武力形式呈現,而是一種「非武力的有所作為」(a non-militarily proactive behavior)。
[ 關閉視窗 ]