期刊刊名:世界宗教學刊 卷期:4期
篇名出版日期:2004年12月1日
作者:鄒川雄
語言:Chinese
關鍵字:靈恩運動,反身性,自我同一性,抽象空洞的自我,佔有的個人主義,經驗的存封與釋放,權能佈道
被點閱次數:83次
閱讀時間:4689sec
摘要: 本文從「宗教社會學」的觀點出發,來檢視當代基督宗教所興起的靈恩復興運動的社會意義。主要的旨趣是將靈恩現象之興起與興旺,放置在晚期資本主義社會特有的「反身性」的特質中來考察。由於現代社會不論在制度或自我層面均呈現高度的反身性,因此,除了宗教本身愈來愈具有私人化及個體化的性質外,自我本身也漸漸從文化傳統及社會體制中解脫出來。從此,自我日益具有高度自我選擇性與參照性—此即反身性的意義,它必須在每一次的自我選擇中重建自身。然而,這種自我本質上是抽象空洞的、片段及破碎的。為了處理這個人生課題,自我將透過「佔有的個人主義」來回應,以便成為填補自我身命的遊戲。作者透過佔有的個人主義,衍生出「即時切己處身性」、「社群親密關係」以及「神祕及狂迷經驗」等自我形塑策略。正是在這裡找到了靈恩現象興起的一個重要的社會條件。靈恩運動從敬拜到事奉、從禱告到信仰模式,無一不與上述四大策略有極大的親近關係。作者更論證:唯有訴諸於神祕主義、狂迷經驗,人類被現代性存封的經驗才能在宗教場域中釋放出來。作者最後透過權能佈道對比於程式佈道、權能事奉對比於話語事奉,來突顯出在教會運作中,靈恩教會與傳統教會,對回應於現代性的反身性原則時,所產生的本質差別。
[ 關閉視窗 ]